坐落在蘇州吳江區的瑞景國際小區,是一個高檔的別墅小區,綠化及各種配套設施都非常完善,一眼望去,景致怡人。 但就是在這些漂亮的別墅群里,卻立著一幢格格不入的“二層小破樓”,四周有圍墻,有景觀河,出入只能淌河,非常地不方便。 那就是蘇州最牛釘子戶莊龍弟和父母的家。 2006年,開發商第一次上門談拆遷方案,給一套房,外加80萬補償款,莊家老兩口高高興興地答應了。 但沒想到,兩位老人“一夜變卦”。開發商只好加價到100萬,但一家人還是不答應! 他們為何不答應搬遷呢?這背后有著怎樣的“隱情”?后來他們到底拿到了多少補償款? 不得不說,這是一個很“魔幻”的人間故事。 故事要從2004年講起,當時的吳江還不是蘇州的一個區,而是一個獨立市,當然,也只是一個不為太多人知道的四線小城市。但在全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,還是有開發商看中了這里。 有個開發商看好了松陵鎮龐楊村貝家角一帶,計劃在那里建設一個別墅小區,好大賺一筆。這個開發商也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,順利拿下了那塊地的開發權。 2006年,拆遷工作正式啟動。龐楊村的人不多,一共也就60多戶,開發商叫上村委會的工作人員,挨家挨戶去談拆遷方案,按照各戶的房屋面積,可以兌換同等面積的住房,安置小區就在500米外的城南花苑,另外再給每戶大約100萬的補償款。 那個時候的龐楊村,人均年收入剛剛過1萬元,所以村民們都高高興興地簽署了拆遷協議,也陸續搬去了新家。 但有一戶姓莊的人家,原本答應了,一夜之間又反悔了。 這家原本住著兩位老人,平時靠種菜、賣菜為生,知道有大房子住,還有80萬補償款,這對老兩口來說可是一大筆錢,足以養老了,所以高高興興地就答應了。 可是,他們的兒子莊龍弟知道后,卻堅決不同意。 這個莊龍弟,其實早已經搬出去住了,但這個房子在法律上歸屬于他,所以在知道要拆遷后,就又搬了回去,還說服了父母跟他一起做“釘子戶”。 莊家人的變卦,讓開發商感到措手不及,只好叫上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再次上門溝通。 面對開發商的不解,莊龍弟給出了這樣的理由: 他是家里的老二,上面還有一個哥哥,前幾年,哥哥和嫂子結婚后就搬出去住了,也有了他們自己的房子,就在前不久,這夫妻倆已經簽了拆遷協議,就等著搬家過好日子了。但遺憾的是,夫妻倆在一次意外中都去世了,只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。后來,這個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住。 在這期間,村里組織已經簽了拆遷協議的村民開了一次抓鬮大會,用這種方式決定所獲得地皮的位置,莊家人因為正忙著處理后世,就沒顧得上參加,而村里的工作人員就找人替莊家人抓了鬮。 后來,對于抓鬮的結果,莊龍弟非常不滿,他認為村里這樣安排是不妥的,說要為死去的哥哥和嫂子,還有年幼的侄子,討個公道,強烈要求重新抓鬮。 但無論是村里的工作人員還是開發商,都拒絕了他的要求。 他們覺得莊龍弟就是無理取鬧,他之所以這么做,其實就是想要更多的補償款。 莊龍弟真的是這樣一個人嗎? 村里人對莊龍弟的印象,似乎印證了這一點,很多村民都覺得莊龍弟不務正業,長期游手好閑,就是一個典型的啃老族。他的父親長期臥病在床,母親辛辛苦苦種菜、賣菜,賺點小錢勉強維持生活,作為兒子,他卻不好好工作。 開發商為了盡快解決問題,再次找到莊龍弟,把補償款提高到了100萬,但莊龍弟搖搖頭,說必須給300萬才行,原因是自己家的菜地也應該納入補償范圍。 開發商一下被惹惱了,這嚴重偏離了此次拆遷的正常補償標準,但莊龍弟就是不肯妥協,一時間,開發商也不知道怎么辦,他們擔心的是,如果真給他300萬,其他村民知道后也找過來,該怎么收場呢? 在這之后,莊龍弟也很“?!?,擺出了一副“不再談”的架勢,試圖等開發商再加價。 但工期不等人,萬般無奈之下,開發商先一步動工了,在莊家范圍之外,開始規劃建設瑞景國際小區。 每天都有十幾臺挖掘機轟隆隆地響著,小區里也是塵土飛揚,沒過幾天,村里的老房子就都被推倒了,只剩下莊龍弟家的二層小樓,很突兀地立在那里。 但莊龍弟一點也不著急,他覺得開發商一定會主動再找他。 2年后,別墅區拔地而起,也成為了吳江區的地標性小區,很多有錢人慕名來看房。 這些看房的人對小區的各方面都很滿意,但一看到那座破舊的二層小樓就遲疑了,很多客戶也因此流失了。 這個問題讓開發商很是頭疼,2012年,開發商忍無可忍,只能再去找莊龍弟談,這一次,開發商也是下定決心要解決問題,把補償款的金額提高到了1000萬。 莊龍弟一聽,笑了。 他心想:“這才過去幾年時間,就從100萬漲到了1000萬,眼下瑞景國際二期剛動工,再等上幾年豈不是要再加1000萬!” 于是,莊龍弟又拒絕了。 莊龍弟的態度,惹惱了開發商,也讓開發商陷入了徹底的絕望中,當然,這是莊龍弟當時所不知道的。 后來,在莊龍弟家的周圍,開發商又是蓋高墻,又是挖景觀河,完美繞過了莊家人的地皮,繼續瑞景國際的建設。 這個時候的莊家人,每天出門都只能“渡河”,莊龍弟年邁的母親要出去賣菜,也只能涉水而過,夏天還好,到了秋冬,實在是難熬,這讓她的風濕病更嚴重了。 這個時候,莊龍弟終于坐不住了,他厚著臉皮去找開發商談,卻發現已經無人可談——瑞景國際二期提前竣工,開發商已經撤走了。 那一刻,莊龍弟笑不出來了。 他知道,這意味著自己固守了10年的那幢二層小樓,還有那片菜地,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。 后來,受不了每天渡河的麻煩,莊龍弟搬走了,而母親為了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伴兒,也為了能種菜去賣點錢,只能繼續留在那里。 在這期間,一張老人渡河賣菜的照片在網上大火,也把“最牛釘子戶”莊龍弟的故事推到了世人的面前。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固執和貪婪,兩位老人早就住上了寬敞舒適的大房子,連養老金也有了。 而此時,兩位老人只能住在別墅群中的一個破舊二層樓里,忍受著衣食住行的各種不方便,還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。 一年多后,兩位老人也受不了,只能去投奔了莊龍弟。 就這樣,莊家的二層小樓“人去樓空”,也無人問津了。不要說1000萬,一毛錢的補償款也沒有了。 而這個時候,村里之前搬出去的人都住上了寬敞的大房子,這幾年隨著房價上漲,也獲得了財富的升值。那些分了幾套房子的村民,靠著房租就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。 在這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,再也沒有莊龍弟和家人的消息,以前村里的鄰居們,都以為他們搬去了外地。 直到2022年2月,有記者輾轉找到了莊龍弟,才知道了這家人的現狀: 莊龍弟和父母、侄子,共同住在一個不大的房子里,莊龍弟找了一份零工,勉強糊口,而他的母親,因為沒有地方種菜,改為靠撿廢品賺點生活費了。 面對記者,莊老太太說:“有時候也會回去,遠遠地看看老宅子,早知道是這樣,當初就同意拆遷了?!毖哉Z之間,盡顯悲涼和后悔。 而莊龍弟,吞吞吐吐,仍然不愿意承認是自己的貪婪和固執害苦了這一家人。 而在瑞景國際小區,隨著時間的流逝,很多住戶不再知道那幢“格格不入”的二層小樓是怎么回事兒,以及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,而只是把它當作一個“景點式”的存在。 在全國各地,類似蘇州莊龍弟這樣的釘子戶其實還有很多,他們的結局也跟莊龍弟一樣——悔不當初! 在福建漳州,曾有一個釘子戶,因為他家的房子正好在要修建道路的中間位置,所以當房子拆到一半的時候,他突然反悔,提出要更多的補償款。 這個人跟蘇州的莊龍弟一樣固執,認為自己房子的位置好,是開發商繞不過去的關鍵點,所以覺得“勝券在握”,也因此肆無忌憚,獅子大開口。 后來,談判進行了好幾輪,雙方都沒有達成統一意見。就在這個釘子戶得意洋洋的時候,意外的事情發生了,開發商找來設計師,對道路進行了重新設計,完美繞過了那幢被拆了一半的房子。 最后,這個釘子戶跟蘇州的莊龍弟一樣,想要找開發商談,卻發現談判桌上只剩下自己了。 在北京,曾上演了另外一個版本的拆遷戶故事,有拆遷戶真的拿到了千萬補償款,那叫一個高興!但結局同樣令人唏噓,他在一夜暴富后各種“敗家”,最后還是回到了窮人的起點。 不同的經歷,相似的結局。 關于莊龍弟的人生,仔細想想,那幢小房子其實像極了他的人生,曾經價值千萬,如今一文不值。 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一定要把心態放平,凡事懂得適可而止?!对鰪V賢文》里有這樣一句話:“命里有時終須有,命里無時莫強求?!?/span> 對于釘子戶莊龍弟來說,一套新房子,再加上100萬的補償款,本該是他命里有的。 但因為他貪婪無度,即便是開發商報出了1000萬的巨額賠償,他還是沒有適可而止,最終落得一個“一無所獲”的凄慘下場,這是典型的“命里無時要強求”。 對于莊龍弟來說,這也是人生最“生動”的一課,趁著還年輕,希望他可以徹底認清自己的問題,然后靠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命運,而不是寄希望于意外之財。 蘇州“最?!贬斪討羟f龍弟的“魔幻人生”,還能帶給我們一些怎樣的思考呢?
拓維智慧陽光征收系統,能幫助各級征收辦實現信息化征收、數字化征收、陽光化征收。
做到公開、公平、公正,完全符合590號令中“決策民主、程序正當、結果公開“的要求。
拓維房屋征收APP是拓維軟件結合拓維房屋征收管理系統推出的一套手機客戶端應用。
作為拓維房屋征收管理系統的延伸,有效提高了在房屋征收過程中基礎數據的采集工作,相應工作制度、工作流程、安置補償及政策法規讓每一位辦事人員清晰掌握業務流程。
客戶端具備拍照上傳功能,可現場拍攝項目真實情況,體現”公平、公正、陽光化征收“。
本文轉載自砍柴書院(ID:kanchaishuyuan)
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力量,不限于表達自我,也不止于賺錢養家。
詳細地址:長春市經開區中意國際A座18F 北京市朝陽區廣渠東路1號中東國際10號 廣州市黃埔區(中新廣州知識城)億創街2號